说到辩论,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学校了,从小就喜欢辩论,一种莫名的情愫,不知道是与生俱来,还是后生养成,总之喜欢辩手在台上的那份从容,那份儒雅……
大学以前,印象中学校中都没有什么辩论形式的活动,甚至一直都没有看辩论赛的机会,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在脑海中构建了自己对辩论的一种想像。高中有次英语课上,至今还记得很清楚,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说动物应该不应该被拿来做实验,然后叫我回答,我答的是不应该,而另外一个同学说应该,于是,展开了一个英语的小小的辩论。算起来说,如果那算辩论的说,应该是我的处女辩吧,呵呵~
进了大学,报社团,毫不犹豫地报了演讲与辩论协会,喜欢演讲,更多的是想学辩论。报名的时候师姐就叫我参加新生采英杯,犹豫了半天,最终还是没报名。害怕,不自信,我一个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辩论的人,凭什么去跟别人比。这样一个退缩的借口,到现在,却成了我大学以来最大的遗憾……
再后来,会院的新生辩论赛,因为在年级学生会的关系,鬼使神差地老师让我去负责班上辩论队的组织参加。于是,第一场比赛,硬着头皮,权当凑个人数,上了一回~因为这个比赛,我开始去图书馆查找辩论的书籍,我开始在电脑上下载辩论的视频,我开始真真正正地接触辩论,走进辩论。无论如何,我感谢这个比赛,让我有了在辩台上作为一名辩手的经历。太紧张,忘了那天的感觉,也忘了自己的表现……
今天,刚刚看完为期两天的“2007海峡两岸会计辩论赛”,学到了很多东西,会计知识不在话下,但更多的却是辩论的技巧。台湾楊迺仁老师的次次点评,每次听完就觉得很心潮汹涌,巴不得自己现在就不要读大学了,直接跟着他去学辩论,学演讲,学一切关于语言的艺术。。。其实很喜欢台湾那种慢条斯理的辩风,亲切,自然,不拘谨。他们不会准备得像我们一样充分,周密,百毒不侵;技巧上也没有那么拘谨,没有套句也不用套话,却让你觉得我们其实是在相互答辩,通过双方意见的交流努力去达成一种共识。或许辩论本该有浓浓的攻击味,或许这样的方式太过于柔弱,但是,我却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很真实的东西,那种东西,在辩论比赛中,很珍贵,很舒服。
当然,无论从知识的掌握,到赛前的准备,再到现场的发挥,无疑我们学校是真正的冠军。台上的三位辩手都是我认识的师姐,之前就很喜欢她们,如今却更是佩服,甚至滋生出一种嫉妒。每次看完比赛,心情都会无法言状的失落,是对自己的失落吧~!我从来对NB的人习以为常,觉得强人总是会有,习以为常。而对于辩论,在潜意识里,会拿自己去做比较,然后发现自己有太大太大的差距。如此看来,它特殊,因为我是真正的打心眼里喜欢它吧~
于是,会开始失落—
也许,我只能一直是一名台下的观众,然后,只把辩论当做自己的一个兴趣,而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