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说点什么

Posted 08月 7th, 2008 by 小xinxin

    本来说上课回来就直接开始做作业的,明天还有一节会计的tutorial要上。可是,从上课回来就一直觉得心里不舒服,还是想说点什么,索性开了电脑。估计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堆牢骚话,权当发泄。

     其实一直挺乐天派的,觉得自己在这边10多天过去了,没什么不适应,吃的好睡的好,小日子还挺滋润的。上次打电话回家,还跟爸爸妈妈吹嘘:“根本没有师姐说得那么难适应嘛!我现在已经适应了。”现在想想,我把一切看的太简单了,殊不知,适应生活的重头戏在于适应学习。

     我的课集中在星期三、四、五,现在是星期四,之所以现在有这样的感慨,是因为这个星期的头两天我在做上个星期的作业,而接下来的两天,就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我忙着上课,这样一轮折腾下来,我终于知道自己是在澳洲了!可能这话你们听起来很奇怪,说实话,前段时间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在国外,一切都得心应手的,新的生活也很容易适应,充其量比以前多的就是得自己做做饭。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当然也包括第一个星期的学习,只是,上完一堂课后的感觉远远比不上炒完一个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。而这个星期,报名参加了第一次WORKSHOP,做上个星期的作业,上这个星期的课,让我开始觉得累了。不是说从早到晚学习没有休息的累,是有点力不从心的累。

      说说英语吧。两大难题,听不太懂,说不太出。相比之下,我觉得前者更致命。谁都知道说,想要提高,必要多练习,怎么练习,多找人说话。那么好,该怎么找人练习呢…搭讪么?好,就算是搭讪,找谁搭讪?不开口你不知道那个人的口语好不好,万一找了个浓重口音的人来练习,估计永远就只能Sorry下去。看相貌找人搭讪就更扯了,我们寝室的几个澳洲人长得是挺不错的,就是整天的游戏、吉他和啤酒,从来不开口说话。好吧,现在的生活就是,上课不准说话,下课了要么奔图书馆自习,要么回寝室,一整天下来,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为0,当然除了每天回寝室跟那帮人礼貌性的Hello问候两句。

     没机会说,但有的是机会听。上课几个小时,不停地听。一堂课下来,听得很吃力,却还是听不到一个完整的体系。国内我们做的听力,已经是用很标准的英语录音的,也不能听到100%。而现在这里的情况是,每个老师的口音各异,有读data读成“搭搭”的,有读three读成“吹”的,也有读“two”读成“嘟”的,反应半天才知道他原来说得是这个啊。这还都是些简单的词,以至于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猜出来,难一点的词和我们根本就不认识的词就根本反应不过来。再加上语速很快,混上个连读什么的,总之一堂课听下来,很累很累,却还是不知所云。

     都说勤能补拙,上课能听懂多少是多少,课后咱好好看书补回来嘛。这是个好办法,也是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方法。那么就牵扯到这学期的几门课,MYOB感触最深,建立一个系统,输入这些哪些杂七杂八的都不难,难得是输入之前该做的工作。说白了就是写分录,说到根据业务写分录,两年来其实我们压根就没好好学过这一块的内容。贷方和借方各应该记什么,中财里有涉及,但是中国科目分得比较粗,该是这一块的统统归到那个科目下就好了。而这里的科目却分得很细,明细科目细到每一次干的事情具体是什么,完全不能用中国的那一套。有的跟国内差不多的,又不知道国内记的那个科目对应过来这边的英文名是什么。分录都不会写,何来输入数据到软件里去,课上也只会照着课本列好了的一步一步输下来,就是这样也还跟不上老师的速度,老师还在一直往后讲,我坐在那里,无助地都哭。

     总之,感觉很不好,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正常现象,虽然我安慰自己,也许刚刚来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。但是总觉得没有时间让我度过这个过程了,我必须赶紧适应,跟上步伐。下周就有一门课要小测验,每个星期一节课至少讲完课本一章的内容,课后去补工作量很大,前面打不好基础后面就更加跟不上。我开始有点焦躁不安,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,我真的好想知道…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办。

    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,大家都在摸索阶段,只帮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了。或许应该调整下学习方法了,国内学习跟国外学习不一样,学习方法也不应该是一样的。从小到大学习的习惯从来没变过,现在突然要改变,究竟怎样才是最适合这里学习方式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呢,我不知道。我现在只知道,已经没有时间给我迟疑了,我必须抓紧。我现在的心情像极了拔苗助长里那个农民的心情,只可惜,这个成语告诉我们,拔苗不能助长……

     好吧,这是一个难题,大学以来最严峻的一个难题,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。给自己下挑战书,这关要是过不去我就不是胡鑫了!咬牙切齿

     —准备好了么? —嗯嗯,加油!!!

Leave a Reply

XHTML: You can use these tag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使用新浪微博登陆